你的位置:天博官网app下载手机版 > 新闻动态 > 美国求锤得锤,中方掀桌子,订单移交阿根廷,一买就是65万吨大豆
美国求锤得锤,中方掀桌子,订单移交阿根廷,一买就是65万吨大豆
- 发布日期:2025-10-11 21:52 点击次数:166
在中美贸易博弈中,美国一边与中国进行谈判,一边却在暗中构筑对华贸易壁垒。面对这种两面派做法,中国采取了哪些反制措施?这些措施又产生了怎样的多重效果?
自中美贸易战爆发以来,中国就开始积极调整全球供应链布局。以农产品贸易为例,中国原本是美国大豆的最大买家,但在关税战打响后,中国果断暂停了美国大豆进口,转而将主要订单转向巴西。这一转变让当时的特朗普政府措手不及,不得不将大豆贸易问题列入中美谈判议程。然而,美国并未因此改变对华遏制政策。近期,美国甚至施压欧盟,要求其对中国商品加征100%关税,理由是中方与俄罗斯保持正常贸易往来。这种赤裸裸的贸易胁迫行为,最终促使中国采取更强硬的反制措施——将大豆采购订单转给阿根廷。 最新数据显示,中国已从阿根廷采购了10船大豆,按每船约6.5万吨计算,总量高达65万吨。这一举措不仅重创了美国豆农的利益,更在中美谈判的关键时刻发挥了多重战略作用。 首先,这是中国对拉美地区的重要外交布局。特朗普政府曾通过对墨西哥加征关税来削弱中国在拉美的影响力。近期墨西哥被迫宣布对中国商品加征关税,就是这一策略的体现。中国此时加大对阿根廷的农产品采购,既是对美方贸易围堵的有力反击,也是在拉美地区开拓新的经贸合作空间。 其次,这是对美国施压欧盟行为的直接回应。美国在要求中国配合谈判的同时,却在幕后推动欧盟对华加征关税,企图构建对华贸易壁垒。但令美方意外的是,欧盟并未完全配合其要求,而中国又精准打击了美国农业这一七寸。这种以彼之道还施彼身的反制,让美国陷入了进退两难的境地。 最后,这为中国积累了重要的谈判筹码。中国通过大豆贸易的调整向美国传递明确信号:如果美方继续在谈判中采取对抗姿态,中国完全有能力将更多订单转向其他供应商。这种策略不仅适用于大豆贸易,未来还可能扩展到其他商品领域。值得注意的是,中国庞大的消费市场正在吸引越来越多的贸易伙伴。这一事实充分证明,任何试图逆转经济全球化的企图都难以得逞。对美方而言,唯有以诚意推动谈判,才能真正实现双方关系的实质性改善。即将到来的中美高层会晤能否取得突破,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美方能否调整当前的对抗性策略。
发布于:天津市相关资讯